在建筑行业,材料的管理就像搭积木,如何把一块块材料顺利地组合起来,不仅考验着项目的施工效率,更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。最近,广东中建普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“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方法、系统及介质”的专利,这一创新的监管体系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。那么,这项专利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呢?它又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建筑材料管理?
据金融界2025年4月2日消息,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信息显示,广东中建普联于2024年11月申请了这项专利,公开号为CN119740954A。想象一下,在施工现场,一群工人在水泥、木头和钢筋之间穿梭,而此时,后台的管理系统已出了需要的材料量,确保了现场施工的流畅无阻。这项发明正是致力于从多个角度实现建筑工程材料的精准管理,包括对材料的使用量预测和存储损耗率的计算。
当施工材料的监管周期触发请求时,系统将根据历史数据和建筑工程的参数进行分析,为接下来的施工提供“量身定制”的材料使用预测。这不仅减少了材料的浪费,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。说实话,这种智能化的材料管理模式,看起来未来感十足,不禁让人期待它的落地效果。
随着申请专利的流程推进,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,这一系统的核心在于材料的智能化追踪管理。比如,当接收到调取材料的申请时,系统会自动根据材料的编码,从相应的仓储中确定出待出库材料,然后进行精细检验。想象一下,以前施工现场需要专人负责材料出库的繁琐流程,而现在,系统自动化的检验和管理,让这一系列环节大大简化。
从检验数据的获取到出库信息的生成,每一步都有迹可循。预测使用量结合着材料编码的有序管理,确保了材料的安全和合规出库。材料不再是一个个“孤立”的个体,而是通过系统的智能管理,与工程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。这样的发展,真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有力证明呢!
说到广东中建普联,不得不提的是它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历程。成立于2004年的公司,以其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精神迅速崭露头角。如今,公司在广州扎根已有近20年的历史。注册资本3942.966万人民币,实缴资本1423.0965万人民币,企业在技术服务领域不断扩展,不仅在报告中对外投资了17家企业,还参与了70次招投标项目,堪称是行业里的经验老道者!
天眼查的数据显示,公司在商标、专利、行政许可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。难怪在业内一提到材料管理,就会自然地想到它的名字。这种背后稳定的资本与技术积累,正是实现其创新项目的强大支撑!
随着建筑行业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,广大施工企业都开始注重对材料管理的优化。广东中建普联此次申请的专利可以说是应时而生,它不仅代表了行业发展的趋势,也为同行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如果这一方法能够在更多的建筑项目中运用,想必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变化!
那么,其后续的实施效果能否真正展现出这一智慧管理体系的价值,值得大家持续关注。未来,我们可能将看到一种更高效、更便捷的建筑材料管理模式,由科技为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保驾护航!这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创新,更是整个社会对智能化需求的真切反映。
总之,广东中建普联的这项专利,正在引领建筑材料管理的新时代,无疑引发了我们对未来施工管理的强烈期待!你们觉得,它会在多大程度上推动行业变革呢?欢迎留言讨论与分享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